我爱营销网动态

专业提供新闻公关、品牌传播、互动营销等概念有机整合网络整体解决方案的网络公关营销传播机构。

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闻软文发布平台,一万多家网络新闻媒体平台,为企业提供软文推广,软文营销,软文广告,软文代写,软文发稿,软文策划等服务

您的位置: 我爱营销网 > 软文学院 > 网络营销 >

知乎的营销套路,你为何学不会?

2025-07-26

近5.5万问题被讨论,一个回答超越17.8万人同意 这个开学季,大学生们在知乎的开学季#同学别慌#专题中扎了堆。

年年开学季,都会出现一波营销小高潮。近3000万大学生的大迁移,没什么牌子想错失这个机会。但从数据来看,知乎这次的营销在大家常说的「品效合一」上至少做到了80分。

知乎是如何做的?为何它如此做可以,而你不可以?你该如何做?下面,品哥将从以下3个方面讨论讨论。

知乎是如何做的?

9月6日,知乎上线#同学别慌#开学季专题。从它的宣传物料来看,主如果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形象、娱乐、毕业、心理等6个方面答疑解惑。知乎引导大学生关注我们的开学综合症,考试焦虑如何解决?

室友深夜磨牙如何解决?女朋友低血糖总发脾气如何解决?针对这类慌张问题,知乎筹备了100个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让更多的学长学姐与过来人来想办法,用小常识或小窍门为他们缓解开学焦虑。

为了达到这种用常识解决问题的成效,知乎上线了开学季短视频和H5游戏。

两则线上传播内容,都是围绕大学生学习日常的种种问题进行切入,将问题与场景进行深度关联,以场景带出问题,以物品带出答案。通过具象化问题,进行用场景的提醒与告知。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内容形式,都在烘托一种慌张情绪,最后的结果总会出人意料。

譬如你以为他要打磨牙的同学时,他却放了一首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同学缓解磨牙症状;你以为掏出的是用来作弊的手机时,其实是可以缓解紧张的香蕉;你以为男朋友在面对女朋友的小情绪要爆发时,拿出的却是棒棒糖,不让低血糖引发纷争 这种反差成效跟互联网上常说的我把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有点相似,正是大学生们喜欢的冷幽默调调,不需要品哥细说各位也都了解。

将用户喜欢的内容摆在他们常出没的途径上,后期所需的「转评赞」也就不在话下了。

通过生活场景带入问题,还需要为受众打造如此的场景,引导他看了之后立刻用。理论和实战是两回事,尽管这类场景每时每刻不在发生,大家也总是不会主动去重复你的解决方法。

于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为不少营销人所重用。更多人称这是塑造线上线下沉浸式体验,提高用户的参与感。知乎也一样,它将西南交通大学校园里常⻅的物品包装成「知乎蓝」,把问题搬进校园,用物品承载知乎内容。每一个场景都有对应的问题和微信二维码,用户扫描即可查询。通过这类用机会的提醒,知乎是要打造学生群体「有问题上知乎」的路径习惯。

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品牌就能与用户达成进一步的交流。将问题与大学生的很多方面相绑定,将一个线上品牌和商品服务,深入到线下用户场景中。让知乎迅速被大学生所熟悉。这一代的青年,你别愁他们不愿接纳新事物,接纳并尝试就像是他们天生的强项。

为何知乎如此做可以,而你不可以?

其实,塑造线上线下沉浸式体验,是知乎一直在复制的营销套路。

从城事迷宫、知乎亚朵有问题酒店,到不了解诊所、问答定义店、生活隧道 知乎结合品牌特点不断在延伸更多生活化场景,让用户有沉浸式体验,同时达成品牌的浸染和内容价值的输出。

知乎不了解诊所在上海、北京、深圳都开过,通过创意体验馆的模式,将知乎的品牌形象从线上搬到线下来,一改以往网络品牌「看得见摸不到」的距离感。将专业多元的内容以有趣的方法展示出来之后,知乎也很大地扩充了品牌覆盖范围,将常识普惠的目的推进了一大步。

而知乎亚朵有问题酒店,是品哥最喜欢的。虽然没机会住进来感受一下,但光看介绍就酷毙了。据了解,在这家酒店里,藏了314个知乎上最受关注的提问:从大堂、房间、甚至洗衣房、餐厅、图书角,到处都非常有「有问题」。

两个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品牌通过跨界联系在了一块,并且还碰撞出这样有意思的火花。这总会给人一种感觉,知乎可以出目前生活每个场景中。

言归正传,为何知乎如此做可以,而你不可以?

第一,开学季营销,知乎抓住了时间窗口。常识推荐并不仅存在于小众圈子中,大学生代表的年轻群体正处在常识获得的旺盛阶段,遇见的问题自然也层出不穷。在知乎常识普惠的广大版图中,年轻族群自然是要紧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庞大常识市场。

但到而今这个商业年代了,你去布局抢占的还会是商品或是途径吗?商战的核心要点早就转移到心智了。正如江南春所言,行业第一不是看营业额与收益水平,而是指第一个打入买家心智的品牌。

而要在一个新市场迅速抢占用户心智,品牌的绝佳时间窗口可能是3个月、6个月,但总不会超越1年。决定深入这个市场就卯力打入用户心智,知乎比大家都了解,人的心智是很懒的,容易先入为主。

第二,一直复制线上线下沉浸式体验的营销套路,知乎是在进行饱和攻击。当你拥有空闲窗口时,假如没能进行饱和攻击,就会在角逐对手发力后遭到压制,最后失去先发优势。尤其是作为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你如果慢下来,你就给了其他人机会。

现代商业法则中,封杀品类是获胜的终点。所谓封杀品类,即在某个品类形成高度品牌认知后,直接成为该品类或商品特质的代言词。一旦品类认知被一个品牌卡住将来,后来者想要改变这种认知,几乎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知乎尽管成为了常识内容范围的佼佼者,也没吝惜营销成本。它要一直如此向用户心智施力,频密与用户互动交流,夯实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最后封杀常识内容服务这个品类。

当用户心智里「有问题 只上知乎」时,这个品类即使被它拿下了。当然,假如你错失了时间窗口,也一直没饱和攻击,你即便复制了知乎的套路也未必行。

你该如何做?

每个品牌有不同的进步问题,品哥不可以一一具体建议你该如何做。

只不过,抢占心智有3个关键字;即差异化定位、封杀品类、占据特质。知乎通过抢占时间窗口和饱和攻击,正在封杀品类这个轨道上前行。你为何不可以试试看看差异化定位和占据特质呢?

差异化定位可以学学手机们。OPPO说它是拍照手机,vivo后面一般要跟一个音乐手机,金立主打安全、华为开始放大我们的商务标签

占据特质,就像王老吉一样。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硬生生在娃哈哈和康师傅统领的饮料市场撕开一条口子。

在所有些商业博弈中,崭露头角的品牌差不多都是由于两个优势。一是先发优势,把握用户先入为主的心智形成路径,然后慢慢提高品牌竞争优势。二是不可替代的优势,探寻到别具一格的自我定位,保证在这个细分的定位里自己能扬长避短。

每个品牌都要如此做,知乎其实也没例外。